第四部分
D/A转换器
D/A转换器是CD系统中最重要的器件,处理好的数字信号在这里被转换为模拟信号,因此D/A转换器的性能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性能。D/A转换器从结构上有1比特和多比特之分,多比特中的R-2R电阻网络结构是D/A转换器最老的和仍然是目前最干净的转换方式。1比特中的ΔΣ是最新发展起来的技术,比较比特流和MASH,ΔΣ有许多优点。它把幅度上的分辨率转换到时间上,可以获得好的线性。它的缺点是噪声太大。
一、多比特技术
对于每一位都有一个电流源,这些电流源根据输入数据每位的情况打开或关闭,在每一个取样周期,所有位同时进行转换,所以这种转换方式为多比特。R-2R电阻网络的阻值只须两种,可以在制造过程中用激光精密校准。从最低位开始,每个电流源的权重为前一位的两倍,所有打开的电流源输出的电流在输出端加起来形成输出信号。由于电流源的权重不同,高位对输出的影响比低位大许多。在理想的情况下,任何一位输出的电流值,应该是低于它的所有位电流之和加上一个最低有效位。满足这个条件,才能保证理想转换线性,在实际情况下受温度的影响,保证不了各位之间的比例关系,所以转换特性也就做不到完全线性。
另外,输入数据切换时,各电流源不能做到同时切换,这样会产生一些错误的中间状态,即转换毛刺。上述问题主要出现在早期和低价位的D/A转换器上。随着Colinear等新技术的出现,高性能的多比特D/A转换器如PCM63已克服这些缺点,成为高档系统的首选。
二、1比特技术
1比特技术的工作方式是把并行数据转换成脉冲串,按照脉冲串的密度表示电平的高低,由于它只有少数几个电平值,各电平之间的量值相差不大,所以可以保证比较好的线性。线性好是1比特最突出的优点,温度发生变化,不影响到线性,只影响增益。
1比特方式有它的优点,但是受技术水平的限制,现在还不能制造出严格意义上16比特精度的转换器,这主要是受运算速率的影响。16比特数据,它能表示的量化阶梯为216-1=65535个,如果要用脉冲串的密度表示出这65535个阶梯,则每个取样周期需要655353个脉冲,对于44.1kHz的取样频率,这相当于位时频率达到2.89GHz,工作于这种时钟频率下的转换器芯片现在还做不出来。
没有办法实现直接脉冲密度转换,这就需要另外寻找一种工作方式,能够在较低的时钟频率下作转换,并且还能使转换精度达到相当于16比特以上。这种技术就是噪音整形技术。它是运用数字反馈技术,把直接转换不了的数据尾数反馈回去,与下一次数据相减,形成数字负反馈,使输出信号在正确值附近随机分布,其平均曲线应当接近正确波形。
噪音整形的一个副作用是量化噪音被驱赶了高频部分,听觉范围的噪音减小了,但高频部分的噪音却增加了,全部噪音量不变。噪音整形的阶数越多,高频噪音越多。高频部分的噪音如果滤得不干净,由于相互调制的关系,也会在音频域内表现出来。所以说1比特D/A转换器Noisy(嘈杂)也就是这个原因,噪音整形引起量化噪音变化。
PCM1710的量化电路,量化电路的作用是把多比特的数字信号进行再量化,形成1比特数字信号。PCM1710芯片的量化电路有一个缺点,就是它有一个多级ΔΣ量化器,一般的1比特D/A转换器,只产生2个电平的脉冲,而PCM1710则产生5个电平脉冲,在同等转换时钟频率下,这种多级ΔΣ方式能提供更高的精度。
这也是PCM1710能达到的1比特转换技术新里程碑的原因之一。
三、PCM1710与PCM63的性能比较
1比特D/A转换器和多比特D/A转换器各有优点,各有应用范围。在高级系统中,高精度的多比特D/A转换器如PCM63无疑是王者。任何其它1比特和多比特D/A转换器都难望其项背。在中低档系统中,如消费类电子产品中,由于1比特D/A转换器结构简明,容易用标准CMOS工艺制造,因此在相同的较低价格下,1比特D/A转换器性能容易比多比特D/A转换器做得好,在这类市场上,1比特D/A转换器占有价格上和性能上的优势。下面以PCM63和PCM1710为例,直接比较这两种20比特的D/A转换器。
1、THD+N的比较
THD+N是总谐波加噪音的缩写,我们比较一下在0dB和-60dB条件下的性能差别。
在两个条件下,PCM63比PCM1710好。在0
dB的条件下,PCM63比PCM1710好8
dB,在-60dB的情况下,PCM63比PCM1710好12
dB。在大信号时只相差8
dB,在小信号时差距拉到大12
dB,反映出PCM63在低电平信号方面的优秀性能。
PCM63和PCM1710的幅频特性,
PCM63再一次体现它的完美特性。PCM1710在20kHz端有0.2
dB的下降,这是由PCM1710内部的模拟滤波电路引起。虽说这0.2
dB于听感上无伤大雅,但毕竟在指标上逊色一筹。
PCM1710的频谱典型展示了1比特D/A转换器的频谱特征,音频域的噪音被驱赶至高频端。高频端噪音由于电平增大,不易衰减干净,容易在模拟输出信号上叠加残留噪音,相比较,PCM63频谱的本底噪音分布较平均,电平也低,反映出多比特D/A转换的纯净本质。
表8总结了PCM63和PCM1710的性能比较情况。
四、常见D/A转换器芯片
1、PCM63
(1)功能:PCM63是一个精密20比特D/A转换器,它具有超低失真特性,PCM63运用了一种叫Colinear的技术,可以有效地消除影响音质的过零失真,并且有优异的低电平线性。PCM63的本底噪声非常低,适用于高级的消费类和专业的数字音频应用。
(2)特点:1)Colinear20比特音频数模转换器;2)近乎理想的低电平特性;3)无过零失真;4)超低的THD+N;5)120dB的SNR;6)工业级的串行输入格式;7)快速的电流输出(200ns);8)支持16倍超取样。
(3)其引脚描述见表9。
2、PCM1710
(1)功能:PCM1710是一个完整的立体声音频数模转换器,内部包含有一个8倍的数字超取样滤波器、ΔΣ数模转换器、模拟电压输出级。PCM1710可以接收20Bit或16Bit的常规格式数据和16Bit的I2S数据。数字滤波器能使数据作8倍超取样,并且具有软静音、数字音量衰减、数字去加重和倍速功能。PCM1710的数字滤波器通带内纹波系数小于0.008dB,通带外衰减大于62dB。PCM1710的优异性能适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。
(2)特点:
1)完整的立体声数模转换器;8倍超取样数字滤波器;多级ΔΣDAC;模拟低通滤波器;输出放大器。
2)高性能;-92dB
THD+N;98dB的动态范围;110dB的信噪比。
3)能够接收16或20比特输入数据。
4)系统时钟:256fs或384fs。
5)单5V电源供电。
6)内置数字滤波器;软静噪和衰减器;数字去加重;倍速功能。
7)小型28脚SOIC封装。
(3)PCM1710的引脚描述见表10。
表8
|
PCM1710 |
PCM63 |
便宜 |
√ |
|
更多功能 |
√ |
|
集成度高 |
√ |
|
更好的线性 |
|
√ |
更低的THD=N(0dB) |
√ |
√ |
更低的THD=N(-60dB) |
|
√ |
高SNR |
|
√ |
专业用途 |
|
√ |
消费类用途 |
√ |
|
抗时基抖动 |
|
√ |
表9
PCM63的引脚排列
引脚号 |
名称 |
描述 |
1 |
CAP |
伺服放大器退耦电容 |
2 |
+VA |
+5V |
3 |
CAP |
基准电平退耦电容 |
4 |
CAP |
失调偏移退耦电容 |
5 |
BPO |
双极失调电流输出 |
6 |
IOUT |
DAC电流输出 |
7 |
ACOM |
模拟地 |
8 |
NC |
|
9 |
RF1 |
反馈电阻 |
10 |
RF2 |
反馈电阻 |
11 |
-VD |
数字负电源 |
12 |
DCOM |
数字地 |
13 |
+VD |
数字正电源 |
14 |
NC |
|
15 |
NC |
|
16 |
NC |
|
17 |
NC |
|
18 |
CLK |
位时钟 |
19 |
NC |
|
20 |
LE |
字时钟 |
21 |
DATA |
数据 |
22 |
NC |
|
23 |
UB2 Adj |
最高有效位调整 |
24 |
LB2 Adj |
最高有效位调整 |
25 |
VPOT |
参考电平 |
26 |
NC |
|
27 |
NC |
|
28 |
-VA |
模拟负电源 |
表10
引脚号 |
名称 |
描述 |
1 |
LRCIN |
左右声道时钟输入 |
2 |
DIN |
数据输入 |
3 |
BCKIN |
位时钟输入 |
4 |
CLKO |
主时钟输出 |
5 |
XTI |
晶振输入端 |
6 |
XTO |
晶振输出端 |
7 |
DGND |
数字地 |
8 |
VDD |
数字电源 |
9 |
Vcc2R |
右声道模拟电源 |
10 |
AGN2R |
在声道模拟地 |
11 |
EXT1R |
输出放大器公共端 |
12 |
EXT2R |
输出放大器失调输入 |
13 |
VourR |
右声道模拟输出 |
14 |
AGND |
模拟地 |
15 |
Vcc2R |
模拟电源 |
16 |
VoutL |
左声道模拟输出 |
17 |
EXT2L |
输出放大器失调输入 |
18 |
EXT1L |
输出放大器公共端 |
19 |
AGND2L |
左声道模拟地 |
20 |
Vcc2L |
左声道电源 |
21 |
VDD |
数字电源 |
22 |
DGND |
数字地 |
23 |
CKSL |
系统时钟选择 |
24 |
MODE |
模式选择 |
25 |
MUTE |
静音 |
26 |
MD/DM1 |
模式控制端 |
27 |
MD/DM2 |
模式控制端 |
28 |
ML/DSD |
模式控制端 |
|